4:3 有一日,该隐拿地里的出产为供物献给耶和华;
4:4 亚伯也将他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献上。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
4:5 只是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该隐就大大的发怒,变了脸色。
4:6 耶和华对该隐说:“你为什么发怒呢?你为什么变了脸色呢?
4:7 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它必恋慕你,你却要制伏它。”
4:8 该隐与他兄弟亚伯说话,二人正在田间,该隐起来打他兄弟亚伯,把他杀了。
4:9 耶和华对该隐说:“你兄弟亚伯在哪里?”他说:“我不知道!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吗?”
4:10 耶和华说:“你作了什么事呢?你兄弟的血有声音从地里向我哀告。
4:11 地开了口,从你手里接受你兄弟的血。现在你必从这地受咒诅。
4:12 你种地,地不再给你效力,你必流离飘荡在地上。”
4:13 该隐对耶和华说:“我的刑罚太重,过于我所能当的。
4:14 你如今赶逐我离开这地,以致不见你面。我必流离飘荡在地上,凡遇见我的必杀我。”
4:15 耶和华对他说:“凡杀该隐的,必遭报七倍。”耶和华就给该隐立一个记号,免得人遇见他就杀他。
大家好,有一次主日,我正准备出门,在电梯里遇见一位邻居老太太,我和她打招呼,问她是不是去教会,她不知道我是牧师,她语重心长地和我说:「哦,不,他们很邪恶的…」我一时不知道如何回应她的话。好几年了,她的话一直在我的心上,成为一个待处理的事情。我想她应该是接触过基督教会,然后出了什么事情,让她产生了抵触。她的话,让我自己也在反省很久、很久,也看见到我一生中自己身为基督徒,但是却也会以基督徒的身份(不是以一般老百姓的身份,下周我会讲这方面的划分,就是我们会把我们的人生格式化为什么是属神的,什么是属人自己的空间),我反省自己有时候会以基督徒的身份,作出似乎属神,但是却不张显神荣耀的事情。我今天和大家讨论的是基督徒对于罪的责备的题目。
今天我们的读经来自创世记第四章,说的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宗杀人的事件:是世界上第一对兄弟,一个杀了另一个,所以世界上的战争,人类彼此的残杀,并不是国家、宗教、民族的矛盾,真正的问题是人的罪,在人类没有国家、没有民族之分,只有两兄弟,而且都相信同一位神的时候,一个居然杀了另一个。
作哥哥的该隐和他弟弟都向上帝献祭,上帝没有看中该隐和他的献祭,却看中他弟弟亚伯和他的献祭,该隐因此而愤怒,心中种下了犯罪的根,后来两兄弟在田里说话,圣经没有说为什么,但是该隐就把他弟弟打死了。
依照圣经的描述,上帝不喜欢该隐,和他的供物,该隐自己后来的行为也证实自己为什么不蒙神喜悦。这宗命案是黑白分明的。一直让人比较难理解的是神的制裁似乎是有很大的保留。虽然该隐被放逐,离开了神,但是上帝却依然保护他,免得人们伤害他,也让他后来相当兴旺,他建了一座城,他的后裔在畜牧上,在音乐文化上,在冶金,器具的制造上都有很有成就。我感觉到神刻意地在表达一些很重要的信息。不是神善恶不分,而是他在制裁人的罪上有怜悯的成分,有尺度,有智慧,也有计划。中文圣经创世记四章八节是这么记载的:「该隐与他兄弟亚伯说话,二人正在田间,该隐起来打他兄弟亚伯,把他杀了。」中文翻译的很考究,因为在英文圣经里面,这段经文被翻译为;「该隐对他兄弟亚伯说,我们到田里去吧…」这个翻译的问题是,如此,该隐就有了预谋的嫌疑…因为他先把弟弟引导到他下手的地方。因此,有英文翻译里面备注了,「在希伯来文圣经里面没有这句话」。中文圣经也没有这句话。那么,该隐非常可能是在田里(因为该隐是种地的),看见他兄弟,后来闹得不愉快,把弟弟杀死了。我这么说是为了给那些对法律,或对圣经律法比较熟悉的弟兄姊妹们一个交待;神对该隐的制裁不像是对一个蓄意谋杀犯的制裁。无论如何,这里还是有张力:就是在神的制裁中,为什么还有对一位杀人犯的保护?圣经里面的张力,总是神的伏笔,要我们看见一些重要的事情。我们看见了神的保留、他的尺度、还有他的怜悯、甚至他的公正。因为凭我们对神的信任,我们知道他是公正的。
圣经也描述我们的神(诗篇103:8):「有怜悯,有恩典,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还有弥迦书7:18说的:「神啊,有何神象你,赦免罪孽,饶恕你产业之余民的罪过,不永远怀怒,喜爱施恩?」
在伊甸园里,当亚当夏娃犯罪跌倒后,神来作了他的宣判,在神的宣判里面,我们明显的看见神使用了后来圣经出现的标准(申19:21):「你眼不可顾惜,要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当然,这里我们要信任神,也要理解这标准的公正,还有这个标准的保留,因为在人类历文明里,不时会出现刑罚与罪行不相称,过重,或过于残忍的刑罚的文化。申命记里面的标准是公正的。更可贵的是在这个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标准里,我们看见了「爱人如己的」教训。一个人作在另一个人身上的,是爱,或是伤害,其实就是作在自己身上的。神在伊甸园,让蛇终身吃土,因为蛇(代表魔鬼)伤害了神,神让它从天上坠落,蛇欺骗了夏娃,伤害了女人,也间接地伤害了亚当(男人)所以神让女人的后裔,伤害蛇的「头」这反应蛇伤害的是人的思想。人的犯罪让神失去他的孩子们,因为罪人不能够得到神的生命,神得到它孩子的心愿受挫,神让女人在生产上也有苦难。人类原本就是神的殿,他的家庭,他的家,人类犯罪让神失去他的家,神让人也离开他们的家园,伊甸园。希望大家举一反三的看神在伊甸园的宣判,我这里不说太多,但是神的宣判里面十足反应神用的就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标准。及至我们看见神让人最终规回尘土,也就是让人死,为什么呢?因为,人犯罪,神在拯救人的过程里,也要为人死。所以既然提到神的标准,我必须交待一件事情,就是耶稣说的(马太福音5:38至41):「 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律法没有改变,但是对于基督徒,耶稣有一个新的教导,并不是废除了原先的标准,而是既然耶稣已经替我们还了眼,还了牙,偿了命,他要我们也学会怜悯。最后不相信耶稣,不让耶稣拯救他们的人,还是要面对神的审判的。
神有丰盛的怜悯,体现神拯救罪人的计划,约翰福音3:16耶稣说:「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神给世人时间与机会,推后了他的审判;圣经说(比对后书3:9):「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他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神今天还是用同样的怜悯对待世人。
圣经在列王记下二章记载有一位上任没多久的先知,以利沙,有一次因为一群儿童嘲笑他是秃子,他就咒诅他们,结果有两只母熊从树林里出来,把42名童子杀死。没有解经家评论这个事件。因为相当明显的,圣经也没有评论,只是记载这个事件,而且圣经也是相当明显地让读者看到,先知的确是有神所赋予的权柄。这个故事也带出很大的张力,因为我们都是人,我们的本性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被说服,接受那些孩子们是罪有应得的。那么圣经是不是相当明显地在表达先知的咒诅过于孩子们应得的责备?或者圣经在表示,人抵挡神的罪真是那么严重,但同时也让人们理解,先知当时没有像神那样,能够有所保留,能够忍耐,为了能够给与人时间悔改;那些孩子们应该还有好几十年的人生长大,懂事,学会同情,甚至悔改啊。
同样的,在使徒行传第五章里面,由于一对基督徒夫妇,亚拿尼亚和他的太太,欺骗了使徒,也欺骗了神,他们后来暴毙在年轻的使徒面前。所有解经的书都不敢评论这件事情,都说使徒没有宣判什么,只是传达了神的宣判,然后亚拿尼亚,以及他的太太就都当场暴毙。然而,在宏观上,这种理解和圣经整体的见证是有出入的。我想,圣经没有评论年轻的使徒,其实就如同圣经没有评论刚上任的先知,以利沙一样,原则上所有的罪人犯罪都是以死作为工价,但是在伊甸园里,神对犯罪的亚当和夏娃,在神对待该隐的事情上,在神对世人的整体计划上,在耶稣临死还求上帝赦免那些伤害他的人的表现上,以及圣徒司提反在临死前也祈祷上帝饶恕那些杀他的人的故事里,我们看见的也是真理,好比我们看见十字架,一方面看见神的爱,一方面也看见神的可怕,我们看见了神的公义,也看见了他的怜悯。耶稣因为爱我们,担当了我们的罪,而神的公义,虽然让他绝不把有罪的当作无罪,神却是有怜悯,有恩典,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实际上,如同圣经说(诗103:10):「他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
回到创世记,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要在该隐的身上看见我们自己。我们一开始都不是认识神的,一开始,也不蒙神喜悦,甚至做了基督徒后,我们也是许多时候用血气,用自己的意思,带著骄傲,甚至嫉妒,在服侍神,也伤害过弟兄姊妹们。耶稣也因为我们的罪,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
今天,我让大家思考,我不是说基督徒不能够责备罪,也不是说基督徒不能主持公道,甚至替天行道,我的负担是基督徒对于爱人的题目有充分的教导,但是对于责备人(责备犯罪)的题目讨论得比较少,以至于当基督徒,教会,责备罪的时候,有时候不是那么的灵巧、未能掌握神的尺度与怜悯,有时候(当然不是所有的时候)没有让人们看见神十字架上神的公义与神的爱的平衡,却让世人看见我们的血气,我们的老我,甚至我们没有保留的愤怒与残忍。那么在我们的表现里,就真有邪恶的成分了。
我们看看作神使徒二十多年后的保罗是如何指导信徒看待责备人的题目的(歌林多后书2:5-8, 10,11):「若有叫人忧愁的,他不但叫我忧愁,也是叫你们众人有几分忧愁。我说几分,恐怕说得太重。这样的人,受了众人的责罚也就够了;倒不如赦免他,安慰他,免得他忧愁太过,甚至沉沦了。所以我劝你们,要向他显出坚定不移的爱心来。你们赦免谁,我也赦免谁。我若有所赦免的,是在基督面前为你们赦免的,免得撒但趁着机会胜过我们,因我们并非不晓得它的诡计。」
愿上帝的圣灵,继续引导我们,看见他要我们看见的真理,让我们随著时间,越来越像耶稣,越来越像我们的天父。